3月7日,省经信厅“牵线搭桥”,沙市区政府与浙江省织里镇部分企业达成初步合作协议;
3月13日,荆州市成立纺织服装产业联盟,推动更多企业从“单打独斗”走向“抱团共赢”;
3月28日,市政府将带领部分头部企业,亮相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……
一个月来,我市通过抢招商、学经验等多措并举,持续刷新纺织服装产业高质量发展“进度条”,努力锻长板、补短板,带动产业攀高向“新”。
借经验谋路径
3月7日,阳光明媚。在省经信厅的带领下,荆州市经信局、沙市区政府等相关负责人一路向东,搭乘开往浙江的高铁。
这一次,他们的目标是被誉为“中国童装之都”的湖州市织里镇,一方面为即将投入使用的中国童谷·科创园作招商推介,一方面“取经”促提升。
“沙市区岑河镇是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命名的五大童装生产基地之一,中国童谷·科创园即将建成运行,优势明显。”招商推介活动中,织里镇也看中岑河镇的实力,致景科技、梧桐台、山海纺织等行业内头部企业纷纷与沙市区达成初步合作意向。
“荆州如何借承接转移之机发展好纺织服装产业?”“织里镇对于沙市区是否具有借鉴意义?”……参观完织里镇部分婴童企业后,沙市区副区长严博政陷入沉思。他认为,与织里镇比起来,沙市区婴童产业在总体规模、产品附加值等方面还存在很大差距。
对标先进地方产业发展经验,严博政对沙市区服装产业发展有了更加清晰的思路。“用好‘拿来主义’,突破发展瓶颈。”在严博政看来,岑河镇一方面需要植入沿海支持纺织服装产业的最新理念、最新模式、最新业态,另一方面要抢抓产业转移机遇,做足“童”字系列文章,发展儿童食品、儿童玩具、儿童文具、儿童旅游等综合业务版块,让中国童谷·科创园成为华中乃至全国最具吸引力的孕婴童产业集聚地。
补短板强措施
尽管我市纺织服装产业具有一定的发展优势和产业基础,但从发展历程和横比竞争环境看,仍存在政策扶持不够、用工不足、智能化改造步伐较慢等问题。
为解决制约产业发展难题,今年,我市各地因地制宜,探索发展路径——
沙市区正积极制定并出台“四鹰计划”,在税收返还、面辅料互采购、智改数转、人才公寓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;引进一流的品牌运营方合作方和延链补链头部企业,从自主品牌打造、面辅料供应、公共服务平台建设、企业智改数转等方面积极打造中国童谷·科创园品牌;
荆州区、荆州高新区以卓尔城为中心,与汉口北市场、广州中大国际轻纺城、绍兴柯桥纺织面料市场深入联动,打造华中区域荆州头部市场,带动周边服装加工企业共同做大做强,力争通过3年时间,打造2至3个知名麻纺服饰及家纺品牌;
石首市重点依托德永盛打造“华中地区牛仔服装纱线智造及现代纺织原料供应链中心”,向上积极争取中棉集团10万吨智能化标准仓储项目,扩大产能,向下延伸织布、服装等行业,争创“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”……
同时,我市也正陆续制定和出台纺织服装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、高质量发展工作清单等相关扶持政策,从加强梯度培育、延长产业链条、提升研发能力、建设专业市场和平台等方面提高产业发展水平,从招商引资、财政扶持、金融支持、用地保障等方面对企业进行扶持,力争到2025年全市规上纺织服装企业实现总产值500亿元。
"));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