遥望江汉平原,城市快速路“复兴大道”建成通车;漫步荆江之畔,“荆州大学城”等重大项目加快推进;俯瞰荆楚大地,各项工程建设如火如荼……
2019年7月至2023年7月,全市通过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线上入库项目3607个,办理事项12271件。大力实施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,彰显出荆州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、加快建设江汉平原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的优势和决心。
“分类优化”推进极速式审批
审批围着企业转,服务围着项目干。2019年以来,我市先后出台以《荆州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实施方案》为核心,涵盖审批流程、平台运行、管理体系、监管方式等全方位改革事项的70多项配套制度文件,改革方案从“1.0”逐步进阶到“3.0”版本,改革举措从“多部门分头办”向“一窗受理并联办”纵深拓展,全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工作实现快速“蝶变”。
市工改办根据项目投资类别、规模,按照“清单之外无审批、清单之内零成本”原则,分10个类别制定《荆州市建设审批环节、时间、成本清单》。同时,将审批流程分为2个阶段:项目开工前的立项用地、规划许可、施工许可、市政公用服务等事项合并为“开工许可”一件事项,项目竣工后的市政接入、规划、档案、消防、人防验收、不动产登记等合并为“联合验收”一件事项,并将项目建设涉及的评价评估、方案审查等33个审批服务事项明确为“非必办事项”,不再纳入事项清单管理,实现流程环节最优。“分类优化”实现了审批时限“最小化”,创造了审批速度“最大化”。
“流程再造”推进便利化审批
审批流程多、周期长,曾是困扰项目落地、企业开办的难点、痛点。
市住建局深入推进多部门事项集成式流程再造,推行“统一表单整合申报材料、统一窗口提供综合服务、统一标准集成并联审批”的审批模式,企业办事的便利度、获得感不断提升。
“一张表单”精简审批材料。通过推行“一张表单”申请,企业申报材料大幅压缩,原15套申请表单减至4套表单以内,原81个标准事项减至44个以内。
“一个窗口”破解服务难题。通过制定线上线下统一的“一窗受理”工作规程,无差别提供工程建设项目全流程审批涉及事项的业务咨询、申请受理等服务,让企业“只进一扇门、只跑一次路”。
“一套标准”攻克改革难点。以审批标准化建设为基础,围绕“一套标准”推进改革多点突破。统一“事项规范”,严格事项管理;推行“多评合一”,充分运用区域评估成果;推进“多规合一”,依托“一张蓝图”统筹项目用地条件;推行“多测合一”,多环节共享测绘成果;深化“多审合一”,实现施工图“免审后检”;扩大“联合验收”,推广“验登合一”;实行“多管合一”,强化事中事后监管。
“一网通办”推进智慧化审批
“与以前相比,现在办事确实更方便了。”这是近年来办事群众的普遍感受。
实现“一网通办”,重中之重是打破平台“壁垒”。市住建局采用“迁移”“对接”“纳入”等方式,打通省级政务服务、发改联审、建筑市场、数字审图等10多个审批服务专业系统,将17个部门的44个审批事项一体化运行,工程建设涉及的审批备案、评估评审、中介服务、公用服务等事项全部线上办理,审批环节实行全程跟踪督办、节点控制和亮灯管理,审批过程全程留痕,审批数据5分钟内上传至省、国家系统,确保清单之外、系统之外无审批。
依托“鄂汇办”手机app,推动项目办理从“足不出户网上办”升级为“随时随地掌上办”。同时,加强12345市民服务热线的衔接,确保工程建设领域事项有专人办、疑惑有专人解,及时回应企业关切,提升用户体验感。
高质量建设荆州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,积极推动跨部门政务信息交换共享,将“一网通办”落到百姓“指尖”上,让百姓真正享受到“数据多跑路、群众少跑腿”。
“帮办代办”推进保姆式审批
抓项目就是抓发展,优服务就是优环境。
市住建局为政府重点项目和有需求的社会投资项目提供“主动对接、全程跟踪、精准订制”的“保姆式”服务,不断提升“项目保姆”送服务、送政策、送保障能力,切实解决企业在项目审批中的烦心事、揪心事,全力护航企业发展。
营商环境是市场主体生存发展的土壤,是区域经济发展的软实力、硬支撑。去年以来,市住建局通过流程再造、制度创新,办理建筑许可环节、时间、成本大幅压缩,2022年全省营商环境评价中,我市获得用水、办理建筑许可、获得用气3项指标分别名列第7、8、9名;全省工改双月考核中,先后2次取得全省第1名、3次取得全省第2名的成绩,均位列全省第一方阵。相关改革成果被住建部、省住建厅官方网站以及市双优化办简报多次报道。
审批“减法”换来发展“加法”,全市住建领域营商环境工作实现进位升级,为市场主体创造了良好发展环境,有效促进了城市建设高质量发展。
")); |